??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帮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80分)

1、厘金

清政府为筹集镇压太平军所需军饷而征收的特殊商业税。1853年,帮办江北大营军务大臣雷以諴在扬州仙女庙等地开征此税,最初是征收过境的粮食,后来范围日益扩大,成为一种常税。厘金分为两种,一是对行商抽征货物通过税,称活厘,一是对坐贾征收交易税,称板厘;税率皆为值百抽一。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此税。厘金制度是一种沉重的经济勒索,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租界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强行划定的居留地与自行管理地域。1845年11月,英国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取得第一个租界。此后其他列强争相效尤,在上海及其他通商口岸强划租界。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攫取了租界内的管理权。中国人民为收回租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27年1月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宣布放弃在华租界特权,租界制度由此宣告终结。

3、预备立宪

清末仿行资产阶级宪政的活动。主要步骤为:1905年派遣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1日颁布《宣示预备立宪上谕》;1908年7月颁布《咨议局章程》,筹设各省“采取舆论”的咨议局,同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8月颁布《资政院章程》,开始正式筹设资政院。1910年10月召开资政院第一次常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又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

4、原道救世歌

《原道救世歌》是拜上帝会早期重要文献之一,洪秀全撰。1852年(咸丰二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后改称《原道救世诏》。旨在通过此诗歌发出战斗号召,动员人民去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作者宣传天父上帝为独一真神,所有人等应只拜上帝,不拜邪神,要求建立新的社会风尚。

5、戊戌政变

清末慈禧太后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先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的瀛台,然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掌国政。政变以后,慈禧太后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分别在英国人和日本人的保护下,逃往国外。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6、湘江评论

五四时期著名刊物。周刊。毛泽东主编。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共出5期,1919年8月上旬被张敬尧军阀政府封禁,第5期未及发行。该刊以宣传反帝反封建、俄国十月革命为主要内容。毛泽东曾在该刊发表过著名的《民众的大联合》。《湘江评论》对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起了一定作用。

7、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的古田村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毛泽东、朱德作了报告,陈毅传达了周恩来等起草的党中央九月来信。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既是其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决议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制定了正确的建党路线和建军路线,强调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和红军即使处于农村环境,在工人成分不多的情况下,也保持了无产阶级思想的纯洁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统一,从而以新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和建军学说。

8、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的一连串侵略事件。①1935年6-7月,《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签订后,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动汉奸制造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离中国。10月,日本在河北省的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领县城。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2月,国民党政府指派宋哲元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事变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加快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9、二·二八起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台湾民众的一次政治镇压事件。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后,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以“接收”名义抢劫台湾企业,建立官僚垄断经济,残酷剥削台湾人民。1947年2月27日,台北发生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并打死一名与之评理的台湾同胞的血案,引起台湾人民的愤怒,成为起义的导火线。28日,台北人民举行罢市和示威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斗争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在台湾大部地区的机关被推翻。国民党一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以欺骗群众,一面急调军队进行血腥镇压。起义最后失败,部分起义领导人逃到香港,于同年11月发起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作为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组织。

10、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又称“西柏坡会议”。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二、简答题(1、30分;2、3、各20分;共70分)

1、1900年春夏间,中国北方是义和团,杀洋人;南方则是与洋人合作的东南互保。分析两者各自特点,并说明为什么在同一国家同一历史时期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的一些官吏站在帝国主义势力一边,“护教抑民”,以致“民冤不伸”。“反洋教”斗争就成为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它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而在此时,慈禧太后害怕外国力量支持光绪皇帝,打算利用义和团来抑制外国势力,从而使得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发展的十分迅速。

然而在南方,面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900年6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通过督办芦汉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协议制定了《东南互保条约》(即《中外互保章程》),共有9款。主要内容是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目的是阻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共同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接着,“互保”的范围扩大到两广、山东、浙江、福建等。“这实际上是清朝地方督抚公开与外国勾结,带有明显的严防人民反抗和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意图,但条约中也确实有约束外国兵轮、水手、教士和商人不得肆意侵扰的条款。可见,“东南互保”是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前提下互相妥协的产物。虽然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使《中外互保章程》并未正式签订,但有关条款在实际中都得到了执行。

这种南方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态度根

本原因在于利益问题。南方长江中下游以及沿海地区是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长期经营的势力范围,如果全面排外的义和团运动进入南方,势必影响到英国的利益,将会引发英军的直接干预,这将威胁到南方各省表面上的稳定,因此也可以说“东南互保”是南方各省督抚同外国势力相互妥协保持平衡的产物。同时,由于清政府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统治力量也变弱,地方力量发展,统治重心不再禁集中于中央,在力量薄弱的南方,清政府的统治力量稍显鞭长莫及。而北方属于中央统治核心,外国势力并没有铺开,义和团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起初还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发展起来相对阻力较小,这也是南北态度差别的重要因素。

2、为什么说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新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

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林育英)、杨尚昆、王稼祥、彭德怀、郭洪涛等十余人。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这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3、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斗争勇气和民族牺牲精神,成为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1)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声息相通、休戚与共,其成败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

①中国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这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东方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战场。

②中国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军民几乎是孤军奋战,中国战场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①中国抗战牵制日军兵力最大。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数量超过70%。

②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中国先后为盟国提供了昆明等所需机场,直接支援了英美在太平洋的对日作战。

(3)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军民作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全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①中国抗战是挫败日本对外扩张计划和拖垮日本经济的决定因素。

②中国抗战阻止日本北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对德国法西斯作战。

③中国抗战推迟了日本南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

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80分)

1、厘金

清政府为筹集镇压太平军所需军饷而征收的特殊商业税。1853年,帮办江北大营军务大臣雷以諴在扬州仙女庙等地开征此税,最初是征收过境的粮食,后来范围日益扩大,成为一种常税。厘金分为两种,一是对行商抽征货物通过税,称活厘,一是对坐贾征收交易税,称板厘;税率皆为值百抽一。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此税。厘金制度是一种沉重的经济勒索,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租界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强行划定的居留地与自行管理地域。1845年11月,英国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取得第一个租界。此后其他列强争相效尤,在上海及其他通商口岸强划租界。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攫取了租界内的管理权。中国人民为收回租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27年1月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宣布放弃在华租界特权,租界制度由此宣告终结。

3、预备立宪

清末仿行资产阶级宪政的活动。主要步骤为:1905年派遣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1日颁布《宣示预备立宪上谕》;1908年7月颁布《咨议局章程》,筹设各省“采取舆论”的咨议局,同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8月颁布《资政院章程》,开始正式筹设资政院。1910年10月召开资政院第一次常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又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

4、原道救世歌

《原道救世歌》是拜上帝会早期重要文献之一,洪秀全撰。1852年(咸丰二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后改称《原道救世诏》。旨在通过此诗歌发出战斗号召,动员人民去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作者宣传天父上帝为独一真神,所有人等应只拜上帝,不拜邪神,要求建立新的社会风尚。

5、戊戌政变

清末慈禧太后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先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的瀛台,然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掌国政。政变以后,慈禧太后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分别在英国人和日本人的保护下,逃往国外。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6、湘江评论

五四时期著名刊物。周刊。毛泽东主编。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共出5期,1919年8月上旬被张敬尧军阀政府封禁,第5期未及发行。该刊以宣传反帝反封建、俄国十月革命为主要内容。毛泽东曾在该刊发表过著名的《民众的大联合》。《湘江评论》对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起了一定作用。

7、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的古田村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毛泽东、朱德作了报告,陈毅传达了周恩来等起草的党中央九月来信。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既是其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决议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制定了正确的建党路线和建军路线,强调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和红军即使处于农村环境,在工人成分不多的情况下,也保持了无产阶级思想的纯洁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统一,从而以新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和建军学说。

8、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的一连串侵略事件。①1935年6-7月,《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签订后,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动汉奸制造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离中国。10月,日本在河北省的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领县城。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2月,国民党政府指派宋哲元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事变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加快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9、二·二八起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台湾民众的一次政治镇压事件。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后,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以“接收”名义抢劫台湾企业,建立官僚垄断经济,残酷剥削台湾人民。1947年2月27日,台北发生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并打死一名与之评理的台湾同胞的血案,引起台湾人民的愤怒,成为起义的导火线。28日,台北人民举行罢市和示威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斗争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在台湾大部地区的机关被推翻。国民党一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以欺骗群众,一面急调军队进行血腥镇压。起义最后失败,部分起义领导人逃到香港,于同年11月发起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作为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组织。

10、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又称“西柏坡会议”。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二、简答题(1、30分;2、3、各20分;共70分)

1、1900年春夏间,中国北方是义和团,杀洋人;南方则是与洋人合作的东南互保。分析两者各自特点,并说明为什么在同一国家同一历史时期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的一些官吏站在帝国主义势力一边,“护教抑民”,以致“民冤不伸”。“反洋教”斗争就成为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它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而在此时,慈禧太后害怕外国力量支持光绪皇帝,打算利用义和团来抑制外国势力,从而使得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发展的十分迅速。

然而在南方,面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900年6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通过督办芦汉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协议制定了《东南互保条约》(即《中外互保章程》),共有9款。主要内容是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目的是阻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共同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接着,“互保”的范围扩大到两广、山东、浙江、福建等。“这实际上是清朝地方督抚公开与外国勾结,带有明显的严防人民反抗和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意图,但条约中也确实有约束外国兵轮、水手、教士和商人不得肆意侵扰的条款。可见,“东南互保”是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前提下互相妥协的产物。虽然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使《中外互保章程》并未正式签订,但有关条款在实际中都得到了执行。

这种南方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态度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问题。南方长江中下游以及沿海地区是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长期经营的势力范围,如果全面排外的义和团运动进入南方,势必影响到英国的利益,将会引发英军的直接干预,这将威胁到南方各省表面上的稳定,因此也可以说“东南互保”是南方各省督抚同外国势力相互妥协保持平衡的产物。同时,由于清政府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统治力量也变弱,地方力量发展,统治重心不再禁集中于中央,在力量薄弱的南方,清政府的统治力量稍显鞭长莫及。而北方属于中央统治核心,外国势力并没有铺开,义和团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起初还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发展起来相对阻力较小,这也是南北态度差别的重要因素。

2、为什么说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新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林育英)、杨尚昆、王稼祥、彭德怀、郭洪涛等十余人。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这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3、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斗争勇气和民族牺牲精神,成为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1)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声息相通、休戚与共,其成败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

①中国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这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东方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战场。

②中国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军民几乎是孤军奋战,中国战场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①中国抗战牵制日军兵力最大。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数量超过70%。

②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中国先后为盟国提供了昆明等所需机场,直接支援了英美在太平洋的对日作战。

(3)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军民作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全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①中国抗战是挫败日本对外扩张计划和拖垮日本经济的决定因素。

②中国抗战阻止日本北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对德国法西斯作战。

③中国抗战推迟了日本南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