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术思维

1. 构成我国文明中心的东西是历代哲我们的(哲学思维)和(学说)。

2. 孔孟之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的中心思维是“仁”字。仁的意义“仁者爱人”,办法:“推己及人”。孔子体现出对人的对等相待和尊敬以及对完善的道德品质的寻求,是“人本主义思维”的清楚体现。(《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孔子的政治思维是主张正名和控制者立信。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思维的中心是主张性善和良知。尊为“亚圣”。提出要“养浩然之气”,在孔子“舍生忘死”基础上又提出了“舍生取义”。政治方面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提出“仁政”观念。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主张性恶,为善办法是“修身”和“师法”,主张强化军权,但注重民的作用?蛟刂郏蚋仓邸薄L岢觥懊饔谔烊酥帧钡奈ㄎ镏饕骞勰睢?br>

董仲舒的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维体系,变成封建控制次序的理论支柱。

王充的《论衡》颇具科学情绪和科学精力。否定天有意志。

3.老庄思维: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称老聃,一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人。老子最重要的思维是把“道”作为最高领域。朴素的辩证法思维。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子思维的中心是天然无为,相同把“道”作为自个哲学体系的最高领域。

儒家是“入世之学”,首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自个来说,偏重于人的品质涵养;道家是“出世之学”,首要讲的是世界人生,其作用偏重于自个,而且偏重于自个的精力层面。

4.墨家学说:代表人物墨子,名翟,鲁国人。

墨家思维更多地代表了基层劳作者的利益和需求。

思维理论方面: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横死、尊天、明鬼”等十大主张。

方法逻辑方面:提出了以“名(概念)、辞(判别)、说(推理)”为思维的三种根柢方法。

天然科学方面:几许学、力学方面都有杰出作用。

5.(儒学)和(墨家学说)在战国年代并称为两大显学。

6.法家学说:战国年代后起的学派,代表人物韩非,韩国人。著有《韩非子》。中心思维是“循名责实,信赏必罚。”

韩非将“法、术、势”合为一体,集法家之大成。法家思维实践上是后世封建控制者维护集权控制的理论基石。

“法”即君主的规则,君主治国有必要有清楚的规则,赏罚有必要严正;

“术”即君主驾御群臣的心术和权术,君主应知人用人,听言察实;

“势”即君主的权势方位,君主有必要牢牢掌控权柄不放。

7.经学:由先秦进入汉代,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鼓起两汉学术思维的干流——“经学”,它是研讨和分析儒家经典的主旨及其办法的一门学问。

其内容极为广泛,几乎包括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悉数领域,触及到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道德、哲学、礼仪、教育、文学、艺术、史学、法令、宗教及民间风俗等。

8.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先秦时的作品,在《庄子》一书中被称为“六经”,这六部经典经过孔子删订,变成向弟子教学的教材,因而也称为“六艺”。

9.今文经:到汉武帝树立“太学”时,经文大都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年代的专家师徒之间口头教授,后来才选用汉代其时盛行的隶体文字书写而成的,因而称为“今文经”。

10.古文经:运用“古大篆字”写成的先秦旧本,是从孔子旧宅的壁缝里发现和从民间获得的古文经文。

11. 今文经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尊(孔子)为经学之祖,注重论说经文的(微言大义)。

12. 古文经学家爱崇(周公),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收拾过的古籍史料,真实的古意还有待研讨,注重(名物训诂)。

13.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立古文经为官学。

14. 古文经东汉时先后呈现出马融,许慎等一批经学大师,特别是马融的弟子郑玄,声称“郑学”;到三国时期又有王肃构成“王学”。

15. 孔颖达等人合编(《五经正义》),对汉代以来的经学做了一次体系性的收拾。

16.形而上学:是魏晋时期盛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老庄思维为主旨,又糅合儒家经义而发生的一种新的学说。“玄”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浅显难测而又无法用言语清楚的某种状况、联络或道理,研讨这种浅显难测的状况联络或道理的学问,就可称为“形而上学”。主张“贵无”。

17. 魏晋形而上学及其思辨办法,如(满足忘象)、(满足忘言)等对我国文学艺术发生了深化的影响。

18. 北宋初年的胡瑗(世称安靖先生)讲“砥砺时令”,孙复(世称泰山先生)讲“经世济人”,都偏重儒家纲常与 的共同性,讲“经世济人”,两人实开理学先河。

19. 张载(世称横渠先生)以“气”来说明各种事物的生灭改变,主张人应获得完满的“六合之性”,称他治学的意图是: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和平。具有激烈的经世致用的精力。其学说被称为“关学”。

20. 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的学说源于道家的太极和阴阳五行,著《太极图说》,以“无极而太极”来说明世界生成,而以“中正仁慈”为人生之大道。其学说被称为“濂学”。

21. 程颐(世称伊川先生)、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兄弟认为理既是世界万物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道德钢厂的最高原则,它“在天为命,在人为性”。其学说被称为“洛学”。

22. 北宋理学四我们:周敦颐(濂溪先生)、张载(横渠先生)、程颐(伊川先生)、程颢(明道先生)。

23. 朱熹(世称紫阳先生)集理学大成。以“理”和“气”说明世界、人生,认为“理”是形而上的必定真理,“气”则是形而下的由“理”派生出的具体物质。

24. 朱熹首要继承了二程的“理”,认为人道就是真理;陆九渊(世称象山先生)首要继承了二程的“心”,认为人心就是真理。

25.四学:濂(周敦颐之学),洛(二程之学),关(张载之学),闽(朱熹之学)

26.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集心学之大成,提出(知行合一)的观念。

(哲学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十一岁作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

27.李贽,号卓吾,后称李卓吾。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作品。对立儒家的名教、对立独裁控制。建议特性安适和社会解放。呵斥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有,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28.朴学:清代的儒家专家因思维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象汉儒相同注重训诂和考据,而这种训诂和考据之学被称为“质朴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几位大儒。

29.乾嘉学派:朴学以清代为盛,作用跨越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光辉,构成“乾嘉学派”。

30.(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是清代儒林第一人,以考古求真为宗。他的两部作品(《日知录》、《全国郡国利病书》)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偏重“全国兴亡,义不容辞”、“行己有耻,博学于文”。

31. 黄宗羲(世称梨洲先生),具有民主思维。(《明儒学案》)是第一部研讨我国哲学断代史的作品,(《明夷待访录》)为考古论今之作,杰出表达了他的前进思维。

32. 后人把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的作品集结为(《船山遗书》),总结和打开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维,抵达了我国古代哲学的顶峰。

33. 颜元(世称习斋先生)是一位专讲实学的思维家,因对立书本上的学问,所以著作很少,终身只写了四篇文章,即《存学》、《存治》、《存性》、《存人》。称为?拇嬷А薄!?br>

34. 清代前期和乾嘉时期的朴学推重(古文经),而晚清的朴学则注重(今文经),其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康有为)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