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5分钟

hi~ o(* ̄▽ ̄*)ブ~小伙伴们,我是聚聚~

近日,#逆向考研#冲上微博热搜,这个现象也引发不少网友热议和诸多媒体评论。

正常来说,考研一般都会选择比本科更好的学校,比如211的考985、一本的考985/211、二本的考211。

“逆向考研”正好相反,“双一流”高校本科生考取“双非”高校研究生的情况,被形容为“向下考”的“逆流”。

例如, 广州大学录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 , 出现了一批985、211高校毕业生,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更夸张。在2022年报考生源中, 来自双一流高校的考生有602人,录取人数为215人,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

#

逆向考研的背后是内卷

光明网刊发评论员文章称, “逆向考

研”的背后是考研严重“内卷”。

高校部分专业研究生复试线逐年攀升。以最热门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为例,该专业2022年复试a类国家线367分,较上年上涨12分。基于国家线,各院校新传专硕要求考生初试成绩400分以上的进复试标准成为了普遍现象。

要知道新传专硕满分500分,400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复试,意味着该专业竞争形势极其激烈。而类似“卷”的考研专业还有很多。

实际上,硕士学位成为当前就业市场的基准门槛早已不是新鲜事。应往届的本科毕业生想要通过增持学历来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这是考研严重“内卷”的重要原因。

虽然学历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技能,也无法直接体现个体能否胜任某一工作岗位,但对用人单位而言,通过筛选学历降低选人用人成本,是一种经济和高效的方式。

考研一年一次,并不是所有考生都能一次“上岸”名校或热门专业,因而降低考研成本、提高考研成功率的选择自然就是报考普通院校研究生。这也就不奇怪“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生考研择校时选择“双非”院校。

#

逆向考研是向难度相对低的热门专业集结

红网评论文章提出,有必要对“逆向考研”做微观分析。文章称, 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

“双一流”高校学生,考研选择非“双一流”或传统意义上的“四非”, 并非全然是“确保考上为要”的权宜之计。仔细分析会发现, 考生大多是冲着这些目标高校的热门、强势或者是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而来。

去年“逆向考研”的明星学校,“96名浙大本科生报考杭电研究生”的主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业内就是以电子信息学科群有特色、办学水平高、就业能去华为著称,同时这些学科专业近年来在就业市场紧俏。所以有评论称, 表面上看是“逆向考研”,其实是“向热门强势专业集结”。

当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势必向热门强势专业靠近。“双一流”高校的强势热门专业,成为保研和考研的“角斗场”,比如计算机、电子、金融等。

为了保险并“避开未来在所谓冷门专业上就业”,逆向考研很多是向“难度相对低的热门专业集结”,学校名头多大甚至是退而求其次。

除了一志愿主动选择双非高校的名校生,聚聚还要补充一种情况。

更多时候逆向考研是调剂的无奈之举。

有的是一志愿复试没发挥好,没提前做好准备就仓促的开始调剂,而考研调剂是一个讲求运气和实力兼备的速度战,可能在匆匆忙忙筛选学校的时候,很多名额已被其他考生抢占了先机。

有的是初试就已经失利,把全国一百多所“双一流”院校的研招办电话打了个遍,都碰了一鼻子灰,而“双非”高校的复试邀请,已经是最佳选择了。

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考研人点灯熬油备战考试,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发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但是当真正要去比本科要差的学校,心里又会很煎熬,要不要去读研,所以这几年录而不读的现象也很多。

那了解了逆向考研的原因,聚聚也有几点建议。

是否选择逆向兼容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实力进行评判,不能高估自然也不要低估。

在择校的时候多看几所学校,可以划分出冲刺、求稳、保守三类院校,前提是学校的专业课考察范围得基本一致。

这样的话,就算是遇上缩招换专业课等等突发情况或者是自己的复习进度没跟上,都可以灵活调整,就比较从容了。

做选择之前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如果我们未来打算从事科研工作,那么可以考虑名校的资源;如果未来想要就业,那么行业突出的双非院校我们都可以考虑的。

最后,个人心态也是影响我们决策的关键。虽然目前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锻炼自己遇事迎难而上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做出保守决定,这样才能做出真正无悔判断。

如果今天的内容对你有用,

别忘了 点赞+在看哦~

这对我真的很重要!

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留言给聚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