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上博论|清华大学医学院-药学院线上研究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586期博士生学术论坛回顾

你我相约,“云上博论”

2020年清华大学医学院-药学院线上研究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586期博士生学术论坛“云上博论”,已于2020年3月22日通过线上交流形式举办。本次论坛以 “医工交叉,共抗疫情”为主题,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药学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清华大学医学院-药学院研究生会承办。

图为研究生同学线上参与学术交流

论坛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程京教授作为嘉宾出席。来自医学院、药学院、生命学院等多个院系的500多名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和雨课堂平台参会。

no.1

董家鸿教授以 “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为题做特邀报告。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董家鸿教授立足疫情防控需求,带领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师生和医务人员,与精仪系等多个院系的师生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应用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研发了集成居民个人自测评估、社区疫情智能防控、智能分诊、智能诊断、远程多学科协同诊疗、无线生命体征监测、隔离病房巡诊机器人、可穿戴体温及心电监测系统共7项智能技术产品为一体的“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董家鸿教授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线上博论」的创新和突破,认为第一次以线上的方式举办博士生论坛,很好契合了新冠肺炎病理与疫情防控等热点。董家鸿教授表示,此次论坛吸引了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同学,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医工融合,他勉励同学们秉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图为董家鸿院士作报告

no.2

程京教授以 “疫情带来检测的变革”为题做特邀报告。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程京教授带领清华大学和博奥生物的科研团队刻苦攻关,成功研制了全球首款能在1.5小时内检测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内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芯片试剂盒,并获国家药监局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医疗器械审批批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程京教授回顾了17年前sars疫情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分析了此次疫情带给中国社会的启示。他指出,当年从sars疫情发生到完成冠状病毒基因测序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而随着科技不断进步,17年后的今天,完成covid-19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只花了2周的研发时间。程京教授建议国家基于5g网络等新技术,建立重大疫情智慧监控“天网”,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现代化水平;他还以机械手对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口咽拭子采样为例,介绍了疫情防控领域医工交叉的最新进展。

图为程京院士作报告

no.3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博士生吴杨宇、邹乐、王滢、任祥乐、郑双平,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周奕岑、刘玉霞、刘冬辰、胡亚伟,临床医学院博士生梁平、陈桂芳,药学院博士生贺磊等12名同学结合各自专业背景做线上口头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博论汇报同学作研究汇报

你我相约,“云上博论”

本期「云上博论」构建了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 论坛瞄准新冠疫情防控热点,聚焦医工交叉融合,探索特殊时期保证学术交流“不断线”的长效机制,得到了参会师生广泛好评。

与会同学感悟:

虽然此次的「线上博论」过程中遇到少许问题,但是工作人员依然积极地解决问题,使得整个论坛进行地十分顺畅。此次的论坛使得在这个特殊情况需呆在家里的各位同学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自己专业外的知识,同时能更加专业、系统、全面地了解了新冠肺炎涉及的诸多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2019级王旭

程京教授的报告让我们深刻了解了科技是如何战胜疫情的,同时他也分享了过去面对sars疫情所做出的决策以及此次covid-19所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2019级郑家瀚

疫情防控期首次参加「线上博论」,不仅能让我不出门得知天下事,而且还能够聆听两位院士的报告,让我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有了更系统的学习,期待之后更多的论坛和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2019级韩冰倩

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让我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诸如对新冠病毒的病理、防控和社会治理,受益匪浅。

——生物医学工程2019级邱伟

编辑 | 医学院-药学院研会

责编 | 沈睿 杨升

审核 | 韩

博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