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4海南大学考研【制药工程】报考指南及导师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学院及导师介绍
(一)制药工程专业分析
086002制药工程
专业类型:专硕
研究方向:
01.化学制药(全日制)
02.生物制药(全日制)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8]生物化学;
[906]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
[1207]药学综合c(药物化学和药理学);
加试科目:
[2119]药剂学;
[2120]药物分析;
(二)海南大学药学院简介
海南大学药学院成立于2021年3月,在原海洋学院制药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药学本科专业(2014年)、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原生命科学与药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2020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著名药物化学家蒋华良院士为药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人才获得者罗海彬教授为药学院首任院长。
学院现有在校生560余人,其中本科生470余人,硕士研究生90余人。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具有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23人;拥有博士学位44人;具有国(境)外学习和工作经历1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获得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和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8人。
学院设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药学)、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生物与医药、药学)和2个本科专业(药学、制药工程)。药学学科是海南省特色优势重点学科,是博士点培育学科,药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生物与医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热带海洋生物医药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国家自然资源部)和海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david craik院士工作站和李松院士工作站)等5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同时学院正筹建海口高新区“海南大学新药筛选及评价平台”(投资4.5亿),助力学院的学科发展。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对标“健康中国2030”理念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打造“健康中国新药梦”育人项目品牌,积极对接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和地方产业发展,实现高校供给服务地方的智力支持和责任担当。2015级药学2班团支部2019年荣获团中央“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药学团队学生荣获第九届“挑战杯”海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学生社团等学生培养重点环节亦取得丰硕成绩。
学院积极打造“健康中国新药梦”育人项目品牌和“药物与生活”课程体系,优化药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结构,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通过对本科教学实验室升级改造、本科生升学助航计划、本科生进教师实验室、资助本科生课外科研课题、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等措施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尤其“升学助航计划”取得良好效果,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升学读研率为46%,分别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深造学习。
学院2022年新增国家工信部抗病毒化合物库项目1000万经费支持。2021年获批经费1263万元,包括国自然基金9项(命中率为45%);省级项目7项和横向项目5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总经费523.5万),在研省级项目18项(总经费2006.5万)。2021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21篇(1区8篇,2区10篇,3区3篇)。罗海彬教授“基于天河超级计算机的新冠药物筛选”论文入围国际超算“戈登贝尔”特别奖(药学界首次入围)。
学院积极广泛地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打造“海南自贸港药学论坛”,鼓励走出去请进来,开阔师生视野、启发研究思路,营造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学院在热带海洋药物芋螺毒素新药研发领域成绩显著,于2017年10月24日-31日组织召开“第19届世界毒素大会”,本次大会是国际毒素学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大突发疫情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海南丰富的热带药用动植物资源及海洋资源,突出热带和海洋特色,以新药研发关键技术、重大疾病和海南特色疾病新药研发为主攻方向,培养医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专门人才,为全国大健康产业输出高素质药物创新型科技人才,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三)部分师资力量介绍
1、白雪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邮箱:xuebai@hainanu.edu.cn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一项,共发表研究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12篇,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影响因子10以上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8.2,总影响因子93.5,其中发表于《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的文章被评为esi top 1%高被引论文。
2、鲍娇琳

女 博士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09室
邮箱:baojiaolin@hainanu.edu.cn
科研情况:主要从事肿瘤个体化治疗、抗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研发方向研究,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h-index=26,总被引次数>2800次。
研究领域:
1)精准医学:肿瘤个体化治疗、肿瘤早筛和耐药标志物发现
2)新药研发:抗肿瘤药物、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抗病毒药物
3、程仲彬

男理学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海洋真菌、海南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
代表性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81903536, 深海土曲霉中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发现、结构优化及构效关系研究, 2020/01-2022/12, 20万元,主持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一等资助,2018m630815,海洋真菌pd-e1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食管癌活性研究,2018/01-2020/12, 8万元,主持
(3)河南省青年托举工程项目,2020hytp059,托姆青霉penicillium thomii中色原酮类抗炎成分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

,2020/01-2022/12, 5万元,主持
4、邓世明

博士教授硕、博士生导师
1969年12月出生,四川隆昌人,毕业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到海南大学工作至今,期间参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审评中药370多个。主要承担药学本科生《天然药物化学》、《新药研究与开发》及研究生《生物合成》等课程教学工作,研究领域主要从事中(黎)药植物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化研究,承担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海洋创新示范城市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海南省科技兴海等课题10多项,已负责独立完成了中药创新新药“瓜薤胸痹滴丸”临床前研究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主编《新药研究思路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海南常用中草药名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申请和授权专利1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
5、丁仁博

男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科研情况: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类器官模型建立、抗肿瘤药理学和肿瘤基因组学。成功建立了多癌种的类器官微肿瘤培养体系,包括乳腺癌、鼻咽癌、结直肠癌、肺癌等。结合肿瘤类器官药敏和基因组学测序,建立了一套基于药物基因组学为核心的肿瘤个体化治疗策略,为数十例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了精准用药指导。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研究领域:
1)肿瘤个体化治疗、肿瘤免疫治疗
2)人类疾病类器官模型建立(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
内容原创于【小海螺海大考研真题及辅导】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专注海南大学考研,全平台同名
关注获得海大免费真题及最新考研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