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所有的经验贴,看看就好,包括我这篇,仅供参考。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借鉴,不要直接照搬喔。写完之后发现小标题的等级有点混乱,懒得改啦,不影响阅读。

?

一、基本情况

本科末流211,信管专业大四在读,属于半跨考,本科上过信息检索课,但没有档案学的课。英语基础还行,四级600+,六级550+。本科期间的期末考试几乎全靠临时抱佛脚,平时没有好好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相当薄弱。无任何科研、竞赛、项目经历,三无人员。初试分数和排名如下。

初试分数397,排名第3
?

二、考研择校

很多人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是这可以算是一句“马后炮”,不是说这句话不对的意思,我也很赞同这句话(看到我满满的求生欲了吗!)。只是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况且,以近两年的考研形势来看,每一年的变化都很大,太难预料下一年的情况会是怎样,有些变化不是收集了越多信息就能预测到的。所以,把握自己能改变的,对于自己不能改变的,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关于择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出发:

1.专业。自身对于考研专业的兴趣、考研专业的就业前景、与本科专业的联系等等

2.院校。院校的所在地区、名气、学科排名等等

3.考试内容。参考书目的难易程度、考试题型、复习资料是否容易获取、近年来试题风格是否发生大变化等等

4.报考数据。报录比(不必太过纠结,以后每一年的变化都会很大,适当参考就行)、复录比(复试绞肉机慎选)、复试线、录取分数、招生人数等等

5.其他。对于要选择跨考人大档案学的同学们,建议认真思考两个问题:①档案学的就业前景是否符合你的期望?这个是需要自己去调查了解的,不要只是道听途说;②万一,只是万一,你没有考上,那你会如何打算?据我所知,今年招收档案学调剂的院校有福建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苏大学等等,调剂机会不是很多。如果不局限于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专业也可以调剂,调剂院校相对多一些,但名额也很少。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图情招聘”、“图情考研日志”等公众号内自行搜索“调剂”。

我写这些也不是为了“传播焦虑”,只是希望大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听说这个专业容易上岸或者就业好就跟风跨考。22年人大档案学考研是比较艰难的,档案学往少了说也有300+人报考,但只有7人上线。如果你认为上述的这些不是问题,或者很有自信,很热爱档案学,那么在决定报考之后就要坚定信念。人大非常公平,无论你的本科院校和专业如何,只要你有实力,人大老师都会欢迎的!

我的择校经历比较曲折,换过学校也换过专业,二月份时想考人大的信息分析,三月份时选的是吉大的图书馆学,四月份时选的是苏大的档案学,最后五六月份决定考人大的档案学,跟集邮似的。不要像我这么纠结,早点认准目标,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就是!

?

三、资料搜集

此处内容仅针对人大档案学专业课,政治英语的资料很好找,大家用的书都差不多,不多赘述。

①初试教材:人大的官网是没有给出初试的参考书目的,都是靠一届一届传下来的民间参考书目。去年八月底时知道了有两本参考书都出了新版,22年的试题确实有不少是从新版书里出的,但是不知道旧版当中被删掉的内容是否还会考察,保险起见,建议还是旧版与新版一起复习。毕竟,出题人的心思你别猜!(这是一次血泪教训)

618:王立清《信息检索教程》第二版和第三版

842:冯惠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有小道消息说第三版在编,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版)

王英玮、陈智为、刘越男《档案管理学》第四版和第五版

冯惠玲、刘越男《电子文件管理教程》第二版

②相关论文:我在11、12月的时候才开始看论文,看的数量也不多,618主要看一些关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的问题现状、发展趋势、新的应用技术和检索技术等相关论文,还有书本上相关知识点的拓展内容;842主要看的是《档案学通讯》里的论文,以及在知网上搜索的人大老师的论文。

关于论文选择:

(1)重点看学界内讨论热度较高的主题论文,比如连续两年考到的新档案法,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新旧法律条文的变化;

(2)教材的编写是具有滞后性的,在教材上出现过的知识点,但是政策方针已经发生了变化的,需要关注,比如概论第五章的档案机构,经过2018年的档案机构改革后已经从“局馆合一”变成了“局馆分立”模式,切不可写错;

(3)多学习学界内已经达成共识的观点,比如社交媒体信息文件也是需要存档的;

(4)看完论文要做好相应的笔记,哪怕只是抄一下框架都好,学习论文的写作思路,并且要把论文内容与课本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思考在答哪一章节的知识时可以联系这篇论文的内容,并且看过的论文也要及时回顾;

(5)关注档案学领域的一些知名公众号,了解行业和学界的新动态, 助筛选论文;

(6)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尽量拓展前沿热点。

ps:我在考前看了一个人大老师写的关于新档案法中档案利用的论文,虽然没有背论文内容,但是几个修订要点在脑子里留了印象,在考试时也凭着模糊的记忆答题了,这篇论文并不是完全对应那道题目的,但应该也是踩中了得分点,所以还是要多看人大老师发的论文。

③历年真题:一般找学长学姐买。把真题在教材目录上标注出来,看一下真题的出题规律、风格,重点章节有哪些,有多少超纲的内容。

④背诵材料: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直接拿教材来背。也可以找学长学姐买,但是建议时间充裕的话还是自己整理属于自己的背诵笔记,这样比较符合自己的逻辑。资料在精不在多,我初试时买了很多资料,但是最后还是有很多根本没用上的。

⑤其他。自己整理的一些专题资料等等。

?

四、备考过程及教训

我个人是从三月份开始背英语单词,四月份开始翻看专业课的参考书目,一边看一边做思维导图,在书上也会留下一些自己的疑问和思考。政治六七月份开始的。具体的备考时间规划已经记不太清了,所以我就重点讲讲我认为在备考过程中的血泪教训吧。



政治

政治可以从暑假之后开始复习,在市面上的名师中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全程跟到底就行,跟着老师的步子去走,基本上没啥问题。政治是属于越到后期花时间越多的科目,因为时政性很强,到了12月份要花时间去刷选择题,背分析题。这个时候就尽可能多刷各种名师预测卷中的选择题,其实大部分人在分析题的得分差距都不是很大,所以要重视选择题的得分率。分析题选一个老师的资料去背就行,背的都是素材,不要期望老师能够百分百押中题目(命题组越来越“狡猾”了!),学会灵活运用已经背过的素材和适当抄材料才是硬道理。

反思一下我在备考的时候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1.我只刷了一遍 1000题,实在是没什么时间,建议还是二刷甚至三刷比较稳妥;

2.在听 或者 的课时,建议提前打印好考研博主整理的课堂笔记,并且在听课的时候随时补充,这样效率比较高;

3.如果你分析题没有背肖四,那就要对你跟的老师有信心!不要一下背肖四,一下背别的老师的,有点影响心态。

?

②英语

我英语基础还行,没有在英语上花太多时间,关键还是在于背单词和读懂长难句。根据我的备考经历,我总结了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关于阅读:在开始刷阅读之前,建议可以听一下 (或其他老师)的阅读方法论,听去年的也行,内容都差不多。 的方法论是拿05年之前的卷子来解说的,不会影响05年之后的阅读刷题。听完之后对刷题还是有 助的。在刷完一篇阅读之后,需要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自己的思路与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差别在哪里。

2.关于作文:我准备作文的时候是很拖沓的,从十月底开始看一些作文模板、积累素材,但后来发现看了很长时间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直到考前一周才确定了我自己的作文模板,非常仓促。在大作文方面,我建议将历年真题的作文题目分成几种万能的类型,然后用一个表格把真题范文和类似题材的优秀作文中的开头段、论证段和结尾段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再进一步从这个表格中慢慢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模板。在小作文方面,也同样按照书信和通知的类别用上述表格对开头段、中间段和结尾段的素材进行整理,再提炼自己的模板。我觉得无论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第二段都是最难写的,因此要自己总结出一些通用的论证思路和扩写思路,然后多练多写。

作文素材表如图
?

③专业课(重点)

(1)总体复习情况

我大概从四月份开始看苏州大学档案学的参考书目,它有两本参考书是和人大档案学一样的。五月底的时候决定考人大,把剩下两本参考书也看了。八月前是“理解阶段”,到了八月份正式开始“背诵阶段”。在背书的过程中,我没有去算“背了多少轮、背了多少遍”,也没有定下要背多少遍的目标,我认为自己能够从头到尾完整地复述出一个章节的内容才算是掌握了。总体来说,我的背书过程前期缺乏计划性,后期用了艾宾浩斯曲线之后有所改善。人大档案学的背书任务繁重,建议越早开始越好,而且要做好计划,理解阶段不需要像我这么长,我八月份开始背诵已经感觉比较吃力了,况且后期又出新书,简直是雪上加霜。

(2)教材更新及应对方法

八月底的时候我才知道《信息检索教程》和《档案管理学》出了新版,当时就是一个晴天霹雳,虽然我才开始背书没多久。两本书的改动幅度不同,《信息检索教程》相对来说改动较小,《档案管理学》的改动是很大的(真是晕菜了)。当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对于《信息检索教程》,我继续背第二版的背诵笔记,然后第三版中新增、改动的部分再额外自行整理。至于《档案管理学》,我就直接开始背第五版,第四版就很少再看了。

(3)背书过程

背书的本质其实就是重复,无论是以任何形式——比如视觉输入、听觉输入、口头输出、手写输出等等,只要重复的次数多了,很少有记不住的。下面是我背书期间的一些不成熟的小经验,不是适合于每个人的,仅供参考。

①转述法

如果不是要背诵诗词、法条、概念定义、专业术语含量高的段落(多见于618)等内容,那就没有必要一字一句按照原文进行背诵,因为作者大佬的语言体系跟我们小菜鸡的语言体系不是完全一样的,用我们自己的语言体系来输出比较舒服,也比较快速。一般书上的段落都会采用“观点+n条论据”这种写法,观点句(有时候以小标题形式呈现)基本上就是一句话,还是好背的,大段的论据就分点提取关键词,连词成句,逐渐扩充,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体系转述出来。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过于口语化,该有的专业术语还是要保留的。

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其实跟上一点是承接的,如果把主要观点、论据关键词做成思维导图,那看着一张思维导图就可以把一个章节的内容都复述出来。在复习的后期,尤其是考前,利用思维导图就能 你快速地把整本书都回顾一遍。

③编口诀

总的来说,618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理解起来相对难一点,但逻辑性强;842的特点是理解难度低,但观点相对零散,不容易用逻辑链条串起来,很容易就会漏掉一些分点。对于842中的很多零散分点,我有时候会用编口诀的方法把它们串起来,避免遗漏。

举个栗子,在《电子文件管理教程》的第二章当中,电子文件的管理理念有8个,分别是:法规遵从、业务驱动、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全程管理、前端控制、集成管理、动态管理。对于这个知识点,我就编了一个口诀:资产有风险、无前程,法务态集动(太激动)。有没有get到我的口诀哈哈哈!希望我的口诀没有那么烂吧qaq

口诀的作用是 助你想起每一个分点,所以尽可能有趣味性或者押韵,这样就比较有助记性。当然,编口诀只是“歪门邪道”“雕虫小技”,适当使用就行,毕竟编口诀和记口诀的过程也是要花心思的,注意不要本末倒置了。

④录音法

把知识点录成音频可以让我们利用走路、排队等碎片化时间来加深知识点的印象。对我来说,调用多个感官、器官来背诵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会尽量把眼睛、耳朵、嘴巴都用起来。如果有条件,我还会想着法子换不同的背书地点和场景,保持新鲜感。我在准备期末考试时也经常用这个方法。

一般我是先录音,然后上传到喜马拉雅app,这个app可以剪辑音频,口误的话可以直接剪掉。在这个app上也有其他人录过的档案学背诵音频,但是还是听自己录的比较丝滑~

不过呢,如果我们在听录音时利用的是碎片化时间,注意力就很难集中,所以记住的往往是个别关键词句,不太适合背诵专业术语含量高的内容。

⑤对比法/整合法

在618当中,出现过很多知识点标题相似或者内容相似的部分,很容易记混。

比如:1.网络环境下信息的特点 vs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 ? ? ? ? ?2.计算机检索的特点 vs 联机检索的特点 vs 光盘检索的特点 vs 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

? ? ? ? ? ?3.综合性学术信息检索系统的特点 vs 英文综合性信息系统的特征;

? ? ? ? ? ?4.主题检索语言中标题词法、单元词法、关键词法、叙词法之间的对比;

? ? ? ? ? ?5.各种参考工具书之间的对比,等等。

在842中,也有一些概念在不同的教材中出现过,且包括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比如:1.数字档案馆 在概论第六章和电子文件第二章中都出现过;

? ? ? ? ? ?2.档案信息化 在概论第六章和档案管理学的第十四、十六章中都出现过,等等。

对于上述这些内容,通常需要将它们拿来做比较,进一步对比或者整合。如果是做对比,那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列出对比项及其不同性质、特点、内容;如果是要整合,那可以做成专题,或者形成一张更大的思维导图。

⑥艾宾浩斯曲线

艾宾浩斯曲线是背书界的老网红了。我觉得背诵的前期不适合用这个曲线,因为复习的任务太多,这样可能会导致心态崩了。等到后期背诵熟练之后,可以用艾宾浩斯曲线来进行巩固。下面是我在临考前一个月左右自动生成的计划表,基本上是持续到了考前,我没有做档案管理学的计划表(这个后面再说,又是一次血泪教训!)。

到了十一二月,我基本上都是简单粗暴地把白天时间都给了专业课,晚上看政治英语,但即便是这样,也还是有个别日子没能完成全部背诵任务的,所以这个曲线真的不适合背诵前期。?

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生成的计划表,仅供参考
?

(5)答题思路

①结构化思维:在准备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我发现结构化思维对于专业课的答题非常重要。虽然我自己在这一方面也做得不是很好,还是要多多学习,在这里就讲一下我自己的浅见吧。专业课答题是要有逻辑、有层次地分点作答的,那么如何保证答案分点之间有逻辑,就要训练结构化思维。一个很简单的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小学时学习写作文的结构:what、why、who、when、where、how。结构化思维可以通过看论文和看教材去学习、培养,说白了就是思考问题的框架。举个栗子,我随便想的,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在评论区指正或者补充。对于一个单主题,我们可以顺着这样的思路去思考:背景/起源——概念/定义——特点(优点+缺点)——重要性/作用/意义(多角度)——影响因素(多角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多角度)——措施、对策、路径(多角度)——发展趋势——总结。遇到需要从多角度开展分析的情况,还是要总结出自己的结构化思考方式。像措施、对策、路径类的,可以从工作流程、要素、宏中微观等不同的思路进行思考,分点作答。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思路,不用选太多种。比如,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八大环节,档案工作中的要素通常包括主体、客体、政策法规、管理制度、技术保障、资金支持等等,每一种思路当中都已经包含了好几个分点。

②发散性思维:可理解为“脑洞大开”,但绝对不是在毫不相关的两个知识点之间强行建立联系,还是要遵循逻辑,能够自圆其说的,而且也不是说在答题的时候想到一点就写一点,是建立在前面所说的结构化思维的基础之上的发散和联想,甚至是知识迁移。举个栗子,假如在考场上遇到了“智慧档案馆”,你好像没听过这个概念,那咋办呢?数字档案馆是教材上有的吧,它的特点、建设内容(六大方面)是否可以有一部分迁移到智慧档案馆当中?这样答题虽然分数不会很高,但是不至于一点分都没有吧。再比如22年842考到的档案信息推送服务,除了《档案管理学》上的内容以外,是否还能把618当中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改编来答题呢?

?

(6)血泪教训

首先,不要因为有厌烦情绪和抵触情绪就少学某一门课!回到前面说的艾宾浩斯曲线,我没有做档案管理学的计划表,是因为我真的真的很抵触背第五版的档管!有没有人懂!!!所以我把这门课的背诵一拖再拖,而且背诵效率巨低,背的时候也没认真背。但是22年的试题好像有两三道都出自第五版的档管,当时在考场上就是无比悔恨!真的,不要少学任何一门课啊!绝对会后悔的!

其次,不要自己押题,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虽然专业课背是肯定背不完的,毕竟内容真的太多了。但是出题老师的心思咱也别猜了,还是乖乖地尽量背全面吧。今年的元数据标准那道题极其反套路,真是每年都能发现意想不到的题呢~以及新档案法,我备考的时候以为21年考过了,22年就不会再考了,就没有仔细背,结果就是……命题组再次教我做人哈哈哈

最后,这个忘记是谁说的了,不要用身体上的勤奋来掩盖思想上的懒惰。说白了就是注重效率,不要盲目地延长学习时间,自己学进去的知识才是真的有用。

五、心态调整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心态对备考状态还是有不小的影响的。我本来就不是一个自信的人,中考和高考都没有正常发挥,所以考研对我的心态也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在备考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次emo,参考书出新版emo一次,看到报考人数剧增emo一次,英语模考没考好emo一次,后期背 的大题但是发现周围人都在背肖四又emo一次,还好都没有emo很久,骂骂咧咧地又开始继续学习背书。备考时有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但是注意不要让消极情绪影响你太久,要及时调整心态。比如去运动、休息半天放松一下、找家人朋友聊聊天等等。

回顾我的考研生活,其实好像也没那么艰苦,可能是回忆的时候自带了甜蜜的滤镜吧。那时候在图书馆认识了很多新的“战友”,每天除了学习也不用想其他的事情,临考前大家在图书馆中庭一起背政治的日子让我甚是怀念。

最后给大家看一下我在去年11月发的一段小牢骚,给大家稍微打一点点鸡血吧哈哈哈!加油!

?

?

?最后的最后,再提醒一下,所有的经验贴对你来说都只是参考,不要照搬,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是要在不断的摸爬滚打当中慢慢找到的,所以建议大家尽早开始专业课的背诵!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能有所收获!

?ps:特别鸣谢星承小哥的授权封面~这是我用了很久的ipad壁纸????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