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研究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领航,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快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推进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

1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抓好思政教育顶层设计,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发挥“名师+思政课”的精品效应,邀请政治过硬、理论扎实的校内外专家走进思政课堂,开展各类主题讲座140余场。实施课程思政示范工程,开展“课程思政进教学大纲”专项、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系列讲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办第二届厦门大学研究生书评大赛。
2
遴选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
紧抓2022年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单列申报机遇,统筹谋划,精心培育,重点遴选,开展系列培训辅导,提高申报质量。全校共评选校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6项和省级二等奖1项。我校推荐国家奖名额大幅提升,共6个研究生项目获推荐,比上一届增加4项。
3
加强教材建设与选用管理
完善校院两级教材管理机制,加强对教材编审用全过程的统筹管理。加强教材建设规划和审核专家队伍建设,提升教材研究支撑能力。依托福建省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做好3个校级教材基地、9个教材研究项目的建设工作,研究制定省级基地建设五年工作计划。
4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强化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严格把关导师上岗条件,认真组织开展2023年度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工作。完善导师培训体系建设,发挥“院士引航”“大师带教”的模范效应,引导导师成为讲好思政课的大先生、践行课程思政责任的大先生、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先生。

?
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持续推进学科建设
?

1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主动对接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增列5个学位授权点。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先进能源一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高质量开展自主审核新增学位授权点工作。申请新增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新增体育、知识产权(目录外)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
加强学位点内涵建设
有序推进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牵头建设福建省高校数学学科、物理学学科、海洋经济学科联盟及政产学研用金联盟,稳步推进各联盟实质性运转。聚焦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建设、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等深入开展学科建设相关研究。
?
坚持以严格管理为主线
完善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
?

1
开展2022年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
聚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强化科教融合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抓严抓实关键考核环节等方面,分类修订学术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推动研究生课程体系精简优化、科教结合,构建高质量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2
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
开展研究生培养环节执行情况摸排,确实保障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管理要求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预答辩等关键环节的进展督促、质量把关和考核筛查作用,建立畅通的分流退出机制,完善从入口到出口的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
3
加强学位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管理
完善学位授予与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办法》,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性审查。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特别是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工程,在博士生申请学位前增设学位论文质量核查环节。推进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改革,研究制定《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实施细则》。

?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深化培养机制改革
?

1
深化“放管服”改革
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目标责任制,开展2021年研究生教育目标责任年度考核,设立“示

范引领”和“进步之星”两类考核标准用于奖励优秀、激励进步,逐步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教改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根据学校研究生教育年度重点任务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制定2022年研究生教改项目揭榜挂帅任务清单。
2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入选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已联合企业完成2022年工程硕博士招生62名,并稳步推进相关培养工作。拓展与重点行业领域、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联合培养示范基地,5个基地获评福建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大力推进原创性案例建设,4篇案例被教育部学位中心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收录;3个案例项目入选教育部学位中心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主题案例立项、 4个专业学位教学案例获评省级优秀教学案例。面向全校研究生征集主题案例项目,共立项30个项目。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订单式”联合培养改革,新增2个“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
3
推进“南强优秀博士生培育计划”实施
进一步健全与规范导师遴选、学生选拔、培养管理等工作,制定“南强优博计划”资金筹集方案、学生资助发放指导意见,推动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开展2022年、2023年的“南强优博计划”导师遴选工作,累计417人入选,首批招收224名博士生。
4
强化研究生创新科研教育
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和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组织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依托相关学院,组织开展10项校内赛,从中遴选优秀项目资助参加全国大赛。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6项,优秀组织奖3项。同时,全校研究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国际级赛事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赛事一等奖35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42项;省级赛事一等奖44,二等奖33,三等奖42项。

5
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开展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研究生赴境外学术交流资助项目的选派工作,新增立项“化学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以及“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国际关系学复合创新型人才国际交流项目等两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我校与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四方共同合作设立“中国-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培养熟悉全球化和数字经济规则、精通国际税法、熟练使用英语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编辑 | 冯淑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