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考研]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口译硕士考研辅导班-北外英语学院考研经验真题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口译硕士初试专业目录、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以及初试经验等几部分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 助。

1、院系专业

北京外国大学英语学院(其前身英语系成立于1944年)是中国最优秀的英语学院之一,拥有英语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英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点。英语学院下设英语系和翻译系,有一支杰出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导12人,教授26人,副教授35人;现有在校本科生800人,硕士生350人,博士生约50人。英语学院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立志成为全国英语教育的典范。自成立以来,英语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外交、外贸、金融、媒体、英语教育和翻译人才。

英语学院在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在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方面,是全国高校最活跃的单位之一。英语学院拥有十一个研究中心: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mti中心、美国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中心。英语学院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和翻译学学科。

英语学院以全人教育、跨文化取向、创造性学习和跨学科课程设置为特色。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学功底、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和出色的学习、思维、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的国际型、通识型优秀人才。毕业生在外交、外事、国际经贸、对外文化交流、国际传播、英语教育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符合职业特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学院英语口译方向的课程设置全面、精细,涉及口译概论、国际会议口译、模拟会议口译、同声传译基础、英汉交替传译、汉英交替传译、基础口译、技术写作与翻译、外交外事口译、政论文献翻译、翻译与本地化等诸多领域。

2、招生数据

2.1 专业目录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代码及名称: 001英语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 055102英语口译

专业拟招收人数:24人

考试科目:

① 101政治

② 211翻译硕士英语

③ 357英语翻译基础

④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2.2 考试参考书

1-《中式英语之鉴》joan pinkham 、姜桂华著,200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庄绎传著, 2002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叶子南著, 200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4-《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罗进德主编,2004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非文学翻译》,李长栓著,2009年9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6-《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7-《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光明日报出版社。

8-《全国翻译硕士考研真题解析》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9-《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2.3 复试分数线

总分:355

单科(=100):52

单科(>100):78

3、经验分享

(1)政治

今年我个人觉得政治选择题目略难,大题的题目也是越来越活了,也可以看出来命题的趋势,就是跳开热点,越过各种押题。选择题,我觉得一定要把大纲对照好,做题,1000和 的书你就做吧,第一遍在于识记,然后做题,一定要把不会的和理解偏差的分开,这样便于后来的复习。当然 的世界政治形势这本书非常重要,还有考前的练习。我觉得我第一年总结下来的教训是,不要依赖押题卷,要学会自己的分析,马原和思修是必得分的,只要功夫到绝对没问题。我练到后来就是一拿到文章我就可以准确的指出考得点是什么,然后是史纲,这个我觉得要有线条感吧,把重点放在意义还有内容上。毛中特虽然有部分与史纲重合,但是你复习起来就会发现角度是不同的,我给出的意见是,你一开始不会答的时候就看答案,把答案分成两个部分,大题一定要多准备,今年好多人就栽跟头了。。。。因为大题的命中率今年很低。。。而且即便是押中了,你也有可能得不到分,我就是这样,第一年考的时候我觉得考得我都背了,但是我失利了,我的大题除了历史那道我觉得不太会答,其他的答得很有条理,这也是我可以给大家提供的经验。总得来说就是,你的投入和产出成正比,不要绝望,更不要妄想平时练不多,考试的时候就能选对,不断的总结,不会的可以跟边上的人一起讨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渐渐的你理解选项的考点就强了,一定要越细越好。

(2)翻译硕士英语

我用的资料:

华研英语系列

考研完型100篇(全部做完,并整理了笔记)

专四词汇1000题(全部做完,并整理了笔记)

专八阅读100篇(全部做完,部分整理了笔记,后期时间感觉不够了,就没整理)

专八作文100篇(前期背了十几篇)

专八十年真题(阅读全部做完,改错和翻译大概做了四篇)

这科我完全就是刷题。

专四词汇是1-6月抓工作间隙做的,

七八月基本保持每天2篇完型,2篇阅读的量,并且每篇都在做精析,后来我发现用的时间太多,没有时间准备翻译和百科,后来就只做完型精析了,阅读就没做,不过时间充足的朋友还是建议前期多做一些精析,因为精析的话自己能学到的东西很多。

然后整理的东西,我是十一月开始系统复习的,主要是一些近义词辨析和固定搭配等。完型考的感觉不是很难,主要是长难句,有三四道题目都是前面有一个固定搭配的前半,让你填的是另一半,如果被长难句绕进去,看不出来它考察的点,那就很难知道选什么。

作文部分,我是九月份和十月份背的专八的作文,每个专题挑一两篇,因为看了王江涛老师的资料,他一直强调说作文就是要背,然后他里面也给了很多要求背诵的作文,因为我懒得抄,所以就背的专八,私心里

觉得反正都是背,二者应该也差不多……不过因为后面没看,也没复习,所以考前感觉自己都忘了,不过考前我自己从里面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表达方式。

(3)英语翻译基础

北外翻译基础满分150分,考3个小时。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短语互译,30分,英汉汉英各15个。第二部分是篇章翻译,英汉汉英各一篇,每篇60分。

短语互译涉及的主要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民生方面的高频词或热词,也会考一两个国际组织缩写,近两年又开始考日常交流用语缩写,如aka,fyi等,另外,偶尔还会有生物科技甚至化学类的词,比如之前考过的氨基酸,电磁炉,今年的化学阉割。汉译英的最后一两个一般是汉语成语或俗语,比如今年的上善若水,之前的天下为公等。总的来说,还是说有难度的。我记得我9月份第一次做真题的短语互译时,那时候已经背了一遍《热词红宝书》和其他词条,但是仍然只能写出五六个。好在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最终在考场上写上来了20多个。

短语这块我用到的材料主要有:

中国日报手机报

这个手机报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晚各推送一次,周五晚上的内容是一周热词。一周热词的内容和中国日报英语点津网站上的内容是一样的。我当时把1月到12月的每周热词都抄下来了,并且7月份以后的周一至周四的手机报我每篇也都看了,并且把里面比较好的表达或者是跟本外出题风格相近的短语都抄了下来。这样确实需要不少时间,但我坚信,慢就是快。消化了这一年的手机报以后,我不仅积累了很大的英语新闻阅读量,还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的常用表达,同时积累了不少背景知识,跟进了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开阔了眼界,这些对我的翻译练习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真的是好处多多。

《热词红宝书》

这个应该是每个考生人手一本的吧。书很轻便,囊括了最新的各个领域的常用英文表达。我当时是暑假每天晚上随意翻翻背几页,开学发现没记住,还是得在纸上写。于是把里面的词都抄了下来,边抄边记,第二遍就差不多记住了。

《翻译硕士(mti)英汉词条互译词典》

这本小书很不错,我觉得应该和前两样一起列为必看资料。里面收录了近几年各大院校考过的短语互译,并在短语后面标注了考中频次,遗憾的是上面北外考过的词条都属于低频词,换句话说除了北外考过也就没什么学校考过了,所以我们还是要给予低频词适当的关怀,说不定哪天它们就会出现在试卷上。除了已考词条,这本小书还列出了很多预测词条,感觉思路也都挺正,应该留意一下。

《英语笔译常用词语应试手册》卢敏主编

这本书我是在记了手机报,红宝书,跨考词条之后用来查缺补漏和检验记忆成果的。内容还不错,比较全面,我觉得可以没事多翻两眼。

其他网络资源

后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也会有很多人总结热词,我都用来检验记忆效果了。

以上基本上就是我准备短语互译用到的资料了。到最后我抄满了三个16开的笔记本,其实并没有翻来覆去地背过,大部分时间就是遇到了什么可以出题的词条就抄下来,手上写着,嘴里嘟囔着,脑子里分析着为什么要这样表达。等最后冲刺期要背的时候,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记得差不多了,再大致过一遍就好。所以,还是那句话,慢就是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死记硬背不如多阅读。对了,学姐告诉我说,在考场上,英译汉五秒之内想不起来就果断放弃吧,汉译英不会的话可以尝试自己翻一下,有得分的可能性,保留核心意思即可,注意简洁。亲测真实有效。

再说说篇章翻译。

我练习用到的材料有:

《中式英语之鉴》

这本书的地位不用多说了。不过因为书很厚,练习特别多,又全是英文的,我不大能看下去,就大致看了看,把每章最重要的点摘了出来。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李长栓教授的经典之作,我做了个精简版的笔记,把主要的点都抄下来了,必要时附有翻译示例。如果有同学看《中式英语之鉴》看不下去,可以直接看这本书,里面又李长栓老师总结的汉语精华版。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叶子南教授的良心之作,里面介绍的翻译理论都很好。不过我着重练习了书的末尾提供的翻译材料。每篇练习后面叶子南老师都提供了两份优秀译文,并加以细致的点评,如果仔细看过,一定会受益匪浅。

《90天攻克二级笔译》

韩刚老师的翻译风格是比较大胆的那种,几乎是站在写作的高度上重新组织语言,我们翻译初学者因为要参加考试,所以我感觉不必完全追求他那种风格,但是他书中得那些翻译口诀还是很实用的,比如:数字收尾,由远及近,由因及果等,对我的汉译英练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理解与表达:汉英翻译案例讲评》

李长栓教授和施晓菁教授合著的良心翻译教材,我的最爱,没有之一!施晓菁教授是李长栓教授的老师,母语为英语,现在应该是在美国执教。在这本书中,每个单元的翻译材料后面,先是附有高翻学生的译文,然后是施晓菁教授的译文,下面还附有施晓菁教授的点评和注解,最后是李长栓教授的中文总结。全书干货满满,尤其是施晓菁教授的点评,其细致程度令我震撼,整本书练下来,就一个字:爽!

《实用语篇翻译(英汉双向)》

北外彭萍老师出的新书。干货多,总结了很多翻译技巧,所选的练习材料比较新,考察的点也具有代表性。推荐。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系列教材,带给我很多享受的一本书。学这本书是因为北外以往的汉译英会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想有针对性地练习一下,但是没想到就这么走进了一个令人如痴如醉的典籍英译的世界。里面的译文,都是出自大家之手,其中就有许渊冲老师。每一篇,我基本上都是跪着读完,太享受了。做了笔记。

《政府工作报告》

这个不用多说咯。

武峰微博, 武峰翻译秘籍

武峰老师每天会在微博上带大家翻译一两句话。他讲得是别人的翻译,没太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不过总体上来说讲得挺好的我觉得,瑕不掩瑜。至于翻译秘籍,买来以后袋子都还没拆开过,实在是没时间看了,感觉应该还行。

《经济学人》等外刊

北外虽然不考英语基础,但是翻译基础这一科目语言功底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平时还是要多看外刊,积累地道的表达,同时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也能有更多的了解,一举多得。

真题

不用多说咯

基本上考研期间就练了这么多吧。之前准备二笔三笔的时候,还有练过三笔教材,政府工作报告,武峰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以及二笔十年真题。也练了有两个笔记本的量。

参考资料有点多,大家选择性看就行,所以个人建议大家早点开始复习,多刷点题,练练,尤其是基础薄弱点的同学建议跟一个班学习,推荐考研公·众#号-“考研臻选”上的 考研,那儿除了会给安排专业课教导老师外,还有专职的学管老师进行公共课答疑,像在真题方面直接进行专业化的剖析讲解,带你攻克重难点,快速提高你的解答能力。所以推荐给有意向的同学。

外往年英译汉的风格偏政经或社科类,今年稍稍有点变化,我记得是一篇有关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英语散文,长度不到一面。没有生僻词,没有难理解的句子,不过要翻成优美地道的中文也有点难度。汉译英往年一般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比如传统园林艺术(语言还偏文言文性质),孟子的“四端”学说,孔子的生平,今年考的是对明长城的结构介绍,也还算属于这个范围内。文中有很多词我都不会翻,比如女儿墙,烽火台等。当时在考场上我没有分配好时间,本来汉译英时间就不够了,又遇到了好多不会翻的词,真是要哭出来了,只好用拼音或解释的方法糊弄过去了。最后成绩出来我很惊讶,我想也许是北外老师不太纠结于个别名词的翻译,更看重学生的整体翻译潜质,也就是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语言的流畅自然。能在心情紧张的情况下保持翻译质量,我想这离不开我平常高效的翻译练习。

我在练习时坚持的一个想法就是:不贪多,慢就是快。每做一篇练习,我都会把原文抄上,在上面钩钩画画,分析其逻辑结构,标出翻译难点或注明考察什么翻译技巧。分析之后我再写上自己的译文,然后抄上参考译文。我记得有一次我舍友很不解地问我:原文也要抄,不嫌麻烦?但我觉得这三样真的一样也不能少。不看原文,怎么知道译文为什么要这样翻?不将自己地译文和参考译文比较,怎么知道自己差在哪儿?一开始,每次和参考译文比较完,第一感觉是想死,第二感觉是不行我得活着给自己写评语,给参考译文写评语,给这次翻译练习做总结(很有仪式感的样子)。我很享受翻译这种抽丝剥茧的过程,就这样练得多了之后,渐渐发现我的译文和参考译文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偶尔还能想得一样,心里就乐滋滋的。最后,我写满了两个笔记本,每一页都花花绿绿的满是评语和标记。然后,我把两个笔记本浓缩了一下,把里面涉及到的翻译技巧单独提炼出来,写在a4纸上,又根据这些技巧,编了一些有关翻译步骤的口诀,感觉还蛮实用。

(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这一科的出题特点是:百科容易考原题,不考原题就考和以往原题相关联的内容。比如16年考欧洲三大解放运动,17年就考文艺复兴三杰(文艺复兴是三大运动之一)。去年考了书法家“颠张狂素“,今年就考了书画家”初唐四大家“。百科还容易考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如今年考了鲍勃迪伦。应用文今年竟然也考了原题,又让写说明文,真的让我始料未及,因为我感觉前几年考过的应该不会再考了,毕竟有那么多应用文类型可以考,所以就没准备,结果就是在考场上干瞪眼,生生造了一个很次的说明书。大作文,一般就是命题议论文,按照高考作文的套路来就可以,但最好写得深刻些。

百科方面,我看了很多资料,最终整理出了自己的近千个百科词条,最后考场上,25个词条我写上了24个,没写上的那个也是我整理过的,是我自己没记住。我复习百科的思路就是,词条解释一定不要照着别人整理好的背,要有自己的固定的答题套路,可以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整理出自己的一个答案,或者精炼出关键词,这样其实记得更准更快。别的现成的词条解释,可以作为后期检验记忆成果的工具,大致翻翻看。另外,搜集词条不要漫无目的广撒网,以真题为纲,从真题出发,发散搜集。平时在阅读中看到符合北外出题风格的词条就随手记下来,隔一段时间集中整理一下。

关于词条解释的凑字套路,我听学姐说:老师是踩点给分的,2分的题,至少写4个点,每个点0.5分。那么这样就很好凑字数了,如果是人的话,朝代、职业可以算一个点,头衔可以算一个点,事迹或著作可以算一个点,影响力可以算一个点(在某某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种话可以作为词穷时凑字数的利器)。如果是事件/概念/著作/地理名词的话,大家也都可以自己构建模板了,很简单。

对了,背词条之前,先把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朝代更迭梳理好,这样纵向记忆的话就按时间顺序记,不乱。横向的话就分门别类,政治经济历史文学什么的。

应用文的话,不难,掌握了格式就好。大家完全可以12月份以后开始准备。就是想用血的教训告诉大家一点:考过的类型也还是要准备……

大作文的话,说实话我一篇也没练,主要是没时间练了。但是好在我作文底子还不错,高中时的作文常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念,大学四年虽然没再写文章,但是议论文的框架怎么走我还是记得很清楚:开头引名言,想不到名言就自己说一句类似名言的话,然后甩出总论点,要铿锵有力;中间两个分论点,并列式中规中矩,不如递进式显得深刻;正面俩论点完了再来个反面论证,正反结合论述更有力;结尾再来段饱含感情的高级排比,最好和比喻手法结合着用,且最后一句要点题或深化开头总论点以达到首尾圆和一气呵成的效果,然后,没了。

结构准备好了就是语言了。我让爸妈从家给我寄来了高中做的读书笔记,挑了一本翻着读了读,感受了一下优美的语言是什么样,感觉…….嗯,语感还在。这样,议论文的框架和语言风格我基本上就酝酿好了,就剩作文素材没准备了,这时候再把读书笔记看一遍也没时间了,我灵机一动: 抄的那些百科词条不就是活生生的素材嘛! 历史事件和文化名人一堆堆的,不用白不用,在草稿纸上,竖着从夏商周列到唐宋元明清再到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横着从文学家列到政治家再到医学家娱乐明星,两个坐标轴相交的地方,总有一款百科素材适合你。另外政治大题里提到的人和事也可以用,都是现成的,再不济,翻译家们的故事可以用。只要找到了素材,不管什么话题,生拉硬扯,不对,自圆其说,总能变成符合话题的素材。

就这样,按照这种方法,我时隔3年半之后又在考场上完成了一篇还算可以的议论文。从得分来看,这种方法很奏效。如果应用文我之前准备过的话,成绩应该可以再高不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