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公布了2022级研究生招生数据。文章特别提到,“今年有不少‘双一流’高校学生逆向上岸武科大,他们或出于理性报考我校,或受我校专业实力的吸引而主动报考。”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已于10月5日开始报名,在考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开始考虑考取“双非”高校(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其它普通本科高校)研究生,“逆向考研”一时成为

热词。

“逆向考研”是无奈选择还是有其正向意义?考研学生和高校老师又是怎么看的?天目新闻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双非”高校宣传“逆向考研”励志故事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科技大学前身由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而来,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是该校特色,是一所“双非”高校。

数据显示,武汉科技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新生总数3188名,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新生有64所高校的159人。其中来自985高校、第一志愿报考武科大、被录取的2022级研究生新生有8人。

图源:武汉科技大学官微

在文章中,三位学生现身说法,表达选择武汉科技大学的理由。其中有一位叫王正的同学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调剂进入了武汉科技大学。王同学表示,本着“读研究生主要是做研究,选择团队和老师比选择学校更重要”这一想法,选择了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科技大学在文章中表示,该文章是用他们的选择和故事向大家阐述“逆向考研”的正向价值。

实际上,国内部分有王牌学科的“双非”高校已吸引到一批名校本科生“逆向”考研。

昆明理工大学公布的新生数据显示,学校2022级研究生新生中,有92名本科来自985高校,包括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四所c9(九校联盟)高校。

在深圳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生源中,出现了一大批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学生,来自“双一流”高校及本校的生源占41%,创历史新高。

“逆向”考研

多方权衡之下的理性选择

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57万,较2021年的377万人猛增80万人,增长幅度高达21.2%。而同期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110.7万人,录取率为24.22%,同比下降。

随着研究生考试竞争的日益激烈,“反向”考研成为一些“双一流”高校学生考虑的选项之一。

赵欣在东北一所“双一流”高校就读,大三找实习岗位时发现,由于就读专业的特殊性,几家目标公司招聘的正式员工都要求有硕士学历。本来打算本科就业的她,于是做出了考研的决定。“由于临时改变了计划,我考研复习的进程比其他同学慢了不少,基本上已经确定报考一所‘双非’学校。值得欣慰的是,这所学校的专业排名还不错,以后找工作也有一定的竞争力。”赵欣告诉天目新闻记者。

跟赵欣相比,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的刘璇经历考研受挫之后才走进了一所“双非”大学的大门。2020年,刘璇决定报考复旦大学,“当时自己也挺努力地进行复习,但最终与自己梦想中的学校擦肩而过。”

当时摆在刘璇面前有两种选择,要么去一所“双非”大学读书,要么接受考研失败的现实,选址就业。“我当时浏览了一下招聘网站,觉得现在就业没有什么竞争力,还是选择了去读研。现在感激当初自己的选择,在专业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升,希望自己继续努力,不虚度时光。”刘璇告诉天目新闻记者。

除了学生自己选择,部分高校也开始鼓励学生“逆向考研”。据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23日,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召开2023届本科生考研冲刺誓师大会。院长马少娟结合考研现状和学院历年考研调剂情况,引导考研学子立足实际,正确认知、准确定位、理性规划、充分准备、端正态度,“逆向考研”,最终实现考研理想。

“我觉得‘逆向考研’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话题,主要是这两年考研的学生突然增多,导致录取率下降。有些‘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在基于经济环境、自身能力等综合因素考虑之下做出的选择。如果这些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在科研上做出努力,并不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依旧值得鼓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陈志国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赵欣、刘璇为化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